四年前那场改革,给石家庄叫响国资国企新品牌带来了什么?

(来源:石家庄国资委公众号)
时间回溯到2021年6月,石家庄市启动了新一轮的国有企业改革,在不到半年时间内完成了77家国有企业重组整合为五家企业集团工作。在9~10月短短一个月内,石家庄市五大国企集团——旅投集团、国投集团、交投集团、水投集团、城发投集团相继挂牌成立。加上市属北人集团、常山集团,形成“5+2”市属国有企业架构。
通过此次重组改革,各企业集团真正实现了“1+1>2”的聚集放大效应,进一步释放了重组改革红利。其中,交投集团在组建后,仅用半年多时间就获得主体信用AAA评级,成为石家庄市继城发投集团后,第二家获得AAA信用评级的国有企业。
石家庄市突破桎梏、坚持革新,在市委市政府领导关心下,在现代咨询等专业服务机构支持下,推进新一轮国企改革重组,收效显著,产生了较大影响和重要的借鉴价值。《城投蓝皮书:中国城市建设投融资发展报告(2022)》对此进行了专门的研究和总结,并收录《市属国企平台改革重组样本之石家庄“5+2”模式》一文,供行业交流参考和学习借鉴。特此刊发,以飨读者。

(来源:《城投蓝皮书:中国城市建设投融资发展报告(2022)》)
市属国企平台改革重组样本之石家庄“5+2”模式
为进一步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做强做优做大石家庄市属国有企业,石家庄市委市政府做出了进一步深化国资国企改革的决策部署。在2021年9~10月短短一个月内,石家庄旅投集团、国投集团、交投集团、水投集团、城发投集团相继挂牌成立。至此,石家庄市五家国企集团正式组建完毕,加上市属北人集团、常山集团,最终形成“5+2”市属国有企业架构,在全国范围内产生了重大影响。本报告希望通过总结这次改革重组的经验,为全国各地推动政府投融资体制机制优化,深化国有企业改革重组和平台公司的转型发展提供有益的借鉴。
一、推动地方国有企业改革重组是历史发展的必然
近年来,随着国家对地方政府债务管控的陆续加码,不少省、市政府加快了国有资产和企业的合并重组步伐,推动地方平台公司向实体化转型发展。通过顶层设计理顺政企以及企业与企业、项目、资产的关系,明确政府平台公司在地方政府和市场之间的作用及运作机制,已成为各地推动投融资体制机制优化和平台公司转型发展的必选动作,也是我国政府投融资体制改革和平台公司高质量发展的必然需要。
石家庄市市属国有企业重组改革工作也是在这样的一个历史大背景下实施的。2021年6月,石家庄市启动了新一轮的国有企业改革,在不到半年时间内完成了77家国有企业重组整合为五家企业集团工作,“1+1>2”的聚集放大效应正在改革重组后的国有企业集团中显现,开创了国有平台公司“五个拳头”同向发力的新格局。
二、“三步走”策略勾勒石家庄国企改革路线图
为进一步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做强做优做大石家庄市属国有企业,石家庄市委市政府做出了进一步深化国资国企改革的决策部署,成立了以市政府主要领导为组长的市国企改革推进领导小组,确立了“先脱钩、再集中监管、再改革重组”三步走的实施策略,总体勾勒出了全市国企改革重组的路线图。
为顺利推进脱钩划转工作,市国资委成立了多个调研工作小组,利用半个月时间实地走访,对市直部门所属企业进行调查摸底,摸清底数,为改革工作提供准确的数据支撑。同时,组织抽调专业人员组成专项审计工作专班,对现有国有企业及经营性企业进行全面审计,出具专项审计报告,为脱钩划转和重组整合工作提供了法定依据。2021年7月8日与21日,第一批33 家和第二批31家国有企业脱钩划转完成,至此,累计共有77家国有企业由市国资委直接进行监管,占比达99.7%,基本实现经营性国有资产统一监管。
在改革重组方面,在全市国有企业实现统一监管的基础上,为进一步推进上述77家企业改革重组,实现管资产到管资本的监管转变,市国资委牵头制定了市属国有企业整合重组改革方案,明确了重组整合后的企业集团的发展方向、主要功能和业务板块,按国企改革三年行动的要求,指导企业深化改革,加快市场化转型,进一步提升企业的抗风险能力和市场竞争力。
三、“5+2”架构重塑石家庄国企新体系
在实现集中统一监管的基础上,为进一步提升企业的抗风险能力以及市场竞争力,打造经济效益好、发展潜力大、符合产业投资和发展方向的大型企业集团,按照“同业合并、优化布局、面向市场、清晰定位”的原则,进行了主业相近市属国有企业的整合重组,对产业链互补的企业进行整合,着力打造“5+2”市属平台企业新架构。
在对上述77家企业调研分析的基础上,经过多方分析论证,经过市政府办公会几次讨论,专家组和工作组几易其稿,在市委书记张超超的直接过问和关心下,石家庄“5+2”市属国企重组整合方案最终确定,方案进一步优化了石家庄市国资监管体系,明确了城市建设、交通发展、产业培育、水务农业、文体旅游等重点领域。
通过重组整合行动,石家庄市进一步明晰了各企业集团的功能定位、主责主业,进一步优化了全市国有资本布局和结构。各企业集团均实现了延链、补链、强链,组建后的城建类、交通类集团产业链趋于健全,基本能够实现“投资、设计、建设、管理、运营”一体化发展,最终重组成立了城发投集团、交投集团、国投集团、水投集团、旅投集团5家大型国有企业集团,北人集团、常山集团维持原运营管理架构不变。
四、攻坚克难,确保改革重组顺利实施
此次重组改革推进实施面临诸多挑战。一是市主要领导高度关注,时间紧任务重。在“三步走”的改革总路线下,市主要领导高度关注改革重组工作,成立了国企改革推进领导小组以及工作专班。最终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内,实现市级经营性国有资产集中统一监管;在16天内,完成5家国企集团组建挂牌等工作。二是重组改革涉及企业数量多,整合力度大。此次重组,涉及石家庄市全部市属国有企业,最终将77家国有企业整合为5家企业集团,数量之多、力度之大,对方案提出了较高要求,专家团队精心策划设计,高层领导多次论证,保障了方案的科学合理。三是充分保护投资者权益,维护市场稳定。重组前石家庄市部分企业已在多个资本市场进行融资,在其他地区出现国有企业债券违约、资本市场信心受到冲击的情况下,石家庄市此次重组整合充分考虑了监管要求、保证评级稳定、力求投资者权益不受影响,通过科学设计方案、多方沟通论证、及时披露信息等方式充分维护资本市场稳定。四是推进“形整”到“神整”,保障改革目的实现。为有序推进五大企业集团重组整合方案顺利落地,专家团队对企业集团重组整合具体实施方案进行设计,并协助与券商、评级公司等机构沟通,对企业信用评级及融资能力提升等提出建议,协助市国资委逢山开路、遇水架桥,解决改革过程中遇到的多个问题,顺利推进方案的实施落地。
五、凝聚合力,共绘未来国企发展新蓝图
通过整合重组,石家庄市各企业集团定位更加明确,资本布局更趋优化,进一步推动各产业延链、补链、强链。截至2021年底,各企业集团共新增授信460亿元,融资渠道进一步拓宽。交投集团组建后,仅用半年多时间就获得主体信用AAA评级,成为继石家庄城发投集团后,第二家获得AAA信用评级的国有企业。重组后的城发投集团在城市更新、路网建设、旧区改造等方面重点投入运作,总投资1738亿元,该投资量相当于以往5~6年城市建设投资总和。国投集团设立的主导产业发展基金总规模达200亿元,该基金为推动新一代电子信息、生物医药的率先突破贡献了关键力量。交投集团有效发挥交通产业投融资主体职能,承接了复兴大街市政化改造、轨道交通1号线和2号线二期北延、轨道二期工程、石衡高速、衡昔高速等多个市重大投资项目。旅投集团通过重组,整合了石家庄市全部国有旅游、文化、体育和康养资源,集中优势打造城市知名文旅品牌。
通过此次重组改革,各企业集团真正实现了“1+1>2”的聚集放大效应,进一步释放了重组改革红利,为打造“主业突出、竞争力强、带动作用显著”的一流国企,助力石家庄建设“现代化国际化美丽省会城市”提供了坚实支撑。
六、他山之石,可复制的石家庄改革经验
(一)高位推动,顶层设计改革实施路线
此次石家庄市属国有企业的脱钩划转及改革重组快速推进得益于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高位推动。自2021年6月份启动新一轮国有企业改革以来,河北省委常委、石家庄市委书记亲自研究、亲自部署、亲自督办,并成立了由市长亲自挂帅,市纪委监委主要负责同志、市委组织部主要负责同志、分管市领导任副组长的市国企改革推进领导小组,并成立由分管副市长牵头的市级工作专班,统筹协调解决改革过程中遇到的各类问题,研究具体推进措施。
(二)多方论证,充分尊重资本市场规则
由于部分企业已经在资本市场进行融资,根据相关规定,重组整合工作需充分尊重资本市场规则,如处理不慎,不但影响重组主体的信用和融资,还将给石家庄乃至河北区域资本市场造成负面影响,严重影响改革进程和目标达成。为此,在内部论证优化的基础上,专家团队协助市国资委多次与证券公司、信用评级公司、银行等机构进行沟通论证,充分尊重资本市场规则,有效维护投资人权益,保障改革顺利实施。
(三)充分调研,借鉴成功地区经验做法
为有效推动市属国有企业重组整合,石家庄市国资委先后到宁夏、济南、合肥、长沙等地学习考察了国有企业重组整合方面的先进经验,并认真咨询了有关机构意见和建议。同时,方案设计团队也通过大数据分析、案例研究等,对全国主要省会城市国有企业整合重组模式进行研究分析,结合石家庄发展实际,为此次改革重组设计提供成功经验借鉴。
(四)分类实施,稳妥有序推进改革重组
此次改革重组工作一直坚持分类实施,蹄疾步稳推进。在脱钩划转方面,根据企业实际情况,分批次进行脱钩划转。首先,优先划转产权清晰且经营正常的企业。其次,对于情况复杂或者存在遗留问题的企业,在进行调研后综合各方意见再进行划转。最后,对存在长期亏损、资不抵债、债务债权问题或者非正常经营且无存续必要的企业,会同企业原主管部门妥善处理。在整合重组方面,以分层、分类原则为依据,围绕主要产业领域,构建了“5+2”总体构架,同时根据各企业集团整合重组中面临问题的难易程度,分步推进实施。
(五)关注“四性”,推进主体信用打造提升
此次石家庄市以推进市属国有企业改革重组为契机,成功实现交投集团获评AAA级,这为其他地区国企改革重组、平台公司打造和主体信用评级争取,进而打开资本市场等融资渠道提供了较好的经验借鉴。首先,改革重组应“量身定制”,保障适用性。根据地方财力、资源禀赋、产业基础等条件,确定合理目标,选择合适模式,有针对性、有策略地推进整合重组,避免生搬硬套式的整合,防止“整而未合”“大而不强”。其次,平台公司应坚持特殊使命为根基,重视民生性业务,在此基础上推进市场化转型发展,获得政府和市场的认可。再次,改革重组应尊重市场,推进业务体系构建,真正实现从“形整”到“神整”蜕变,保障持续性。最后,平台公司需强化规范性,构建完善的内控机制与科学的管理机制,夯实可持续发展根基保障公司规范稳定发展。
(六)借用外脑,确保方案的科学性和落地性
随着政府投融资体制机制改革和国资国企改革的不断纵深推进,以及城市建设投融资行业监管政策的持续加码,地方国有企业改革重组和转型升级的步伐逐步加快,而转型的首选举措仍是进行整合重组。国企改革重组涉及面广、问题复杂,特别是规范性、政策性、操作性问题较多,根据不同城市国资国企改革发展的实际情况,运用专业咨询机构的知识和经验,为政府提供科学、完整、有效的咨询方案,这是大部分地方政府需要达到的一个主要工作目标,也是避免走弯路的明智选择。在改革重组方案实施过程中,专业咨询机构可以通过理论讲解、操作培训、访谈、会议、日常沟通等,给不同的对象传递先进管理理念、管理方法、管理工具等。这种潜在的方式,也带动了地方政府管理部门和平台公司管理水平的提升,直接或间接地为政府创造了价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