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文章
2025.08.04

从咸阳国资八年坚守,看如何实现百亿产业链突围?

当前,如何通过优化国资布局、壮大新兴产业规模,为城市经济发展打造可持续的增长极?已成为各地政府和国资国企领导普遍关注的重点问题。近期,现代咨询在协助咸阳市国资委编制国资国企改革发展“十五五”规划过程中,关注到咸阳国资坚持八年做长期资本、耐心资本,实现新型电子显示产业从当年的“背水一战”发展到如今的百亿级产业链,这一极具参考价值的现实样本。下面,我们沿着这条产业脉络往下探讨,也许能为更多地方国资国企的产业布局与转型发展,提供一些有价值的启示。

一、背水一战:咸阳国资的关键下注

2017年,是咸阳电子显示产业命运转折的一年。当时,彩虹股份这家国内最早一批涉足显示器件领域的上市公司,正深陷连年的亏损困境,面对产业迭代与技术落后的现实,急需新的发展方向与资本支撑。在这一背景下,咸阳市作出了一项大胆而又艰难的决策——由国资平台出资百亿元,参与彩虹股份的定向增发,押注G8.6 TFT-LCD液晶面板项目和G8.5液晶基板玻璃生产线项目。而当年咸阳全年财政收入还不足百亿,这无疑是举全市之力的一场产业豪赌。

从产业积淀来看,咸阳并非“从零出发”。作为早年西北地区重要的电子纺织城,咸阳积累了大量产业基础与技术工人资源,依然具备电子显示产业“再出发”的条件。与此同时,咸阳也面临着来自周边城市日益增强的产业竞争压力,急需找到新的经济增长极。而新型电子显示产业作为资金与技术密集型产业,一旦成功,将带来巨大的产业集聚与带动效应。咸阳此举不仅基于产业禀赋与人才延续,更是一次直面竞争、主动突围的长远选择。

事实证明,这场“背水一战”确实是一次高风险、高强度,但同样高回报的战略决策。彩虹股份不仅没有止步于走出困境,还在关键领域迎来了质的跃升。2021年,公司“平板显示玻璃工艺技术国家工程研究中心”成功纳入国家科技创新基地新序列,成为电子玻璃领域唯一入选单位。2023年,公司成功实现扭亏为盈,归母净利润达6.61亿元,同比增长126.83%。2024年,实现归母净利润12.40亿元,同比增长87.55%,连续两年保持盈利态势。2025年6月,京东方A(000725)以48.49亿元的报价获得彩虹光电30%股权的受让权,更彰显出行业龙头企业对彩虹股份的技术能力与产业潜力的高度认可。

在彩虹股份的产业链“链主”作用带动下,咸阳市已成为陕西省新型电子显示产业“一核多极”中的核心区,“石英砂进、电视机出”的全产业链条已然成型,涵盖玻璃基板、液晶面板、终端制造等环节;年产值突破200亿元,占到全省约60%;配套企业约50家,集群效果显著。可以说,新型电子显示产业重塑了这座城市的经济地理,从“纺织城”“能源城”转向“显示之都”“西部屏谷”,咸阳在全球新型显示产业位置中,博得一席之地。

二、产业攻坚:国资国企的协同发力

在咸阳新型电子显示产业崛起过程中,国资委和多个国企平台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协同发力构建起坚实的产业发展支撑体系。

咸阳市国资委作为产业战略决策的主导者,从顶层规划产业发展方向,统筹调配资源向电子显示产业集聚,为产业发展提供政策保障与战略指引。

咸阳金控、咸阳城投和陕西如意广电在资金层面给予关键支持。咸阳金控出资75亿元成为彩虹股份第一大股东,咸阳城投和陕西如意广电同步出资25亿元与13亿元,为项目落地提供了雄厚的资金基础,解决了产业发展初期资金短缺的燃眉之急。咸阳市国资委以累计超110亿元的出资额,成为彩虹股份的实控人同时3家国资平台依托自身信用优势,在资本市场进行融资运作,持续为产业注入流动性资源。

咸阳产投则充分发挥产业投资与运营管理优势,在管理效能提升和上下游产业投资布局方面,持续赋能彩虹股份。从项目筛选、投资评估到投后管理,产投公司凭借专业能力,推动产业资源的优化配置,助力企业在市场竞争中不断成长。

这一系列协同动作,使得咸阳市国资体系能够从产业战略、资金供给、治理结构、投后运营等多个维度共同发力,为彩虹股份及新型电子显示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制度性支撑,也为地方国资平台在推动产业升级中的路径选择提供了具有操作性的示范样本。

三、地方国资国企布局产业的启示

咸阳新型电子显示产业的崛起,对正在探索转型路径的地方国资国企而言,不仅提供了产业选择的思路,更揭示了多个关键环节的操作经验。

1、选赛道,更要选城市能接住的赛道

产业投资不能脱离城市发展的根本逻辑。咸阳押注新型电子显示,绝非盲目“追风口”,而是立足于本地原有的产业基础和资源储备,选择了一个在本地具有承载能力的产业方向。

对于城投公司而言,谋划产业投资需具备敏锐的战略眼光。更重要的是,战略眼光不能仅停留在产业趋势的判断层面,更要深入到本地产业结构、历史延续性、资源要素禀赋等多维因素的研判,分析产业落地的匹配度。只有选中那些既有市场增长空间,又与城市自身禀赋深度耦合的赛道,城投的产业投资才能不浮于表面,陷入“有园区、无集群”的困境。

2、担风险,更要熬住产业培育阵痛期

产业投资,不可能一帆风顺,更不应急于求成。咸阳对彩虹股份的投入也曾一度面临市场质疑,企业亏损持续多年,依赖政府补贴,盈利前景难以预测。但事实证明,越是具有长期技术壁垒的产业,越需要具备耐力的长期主义,陪伴战略性新兴产业“爬坡过坎”。

城投公司作为带有特殊属性的地方国企平台,应当承担起长期资本、耐心资本、战略资本的角色。面对产业投资的培育阵痛期,一方面,要做好充分的风险评估与管控,合理分散投资风险,避免过度集中;另一方面,要坚持长期主义思维,在技术攻关、市场开拓等关键节点,为企业提供资源托举支持,不因短期市场波动而过早退出。

3、筑生态,更要协同资源催生产业合力

咸阳从一个项目到百亿产业链的跨越,靠的不是单点发力,而是持续不断地整合资源,推动产业生态的闭环构建。从资金支持到人才回流,咸阳在多个维度推动资源协同,打造了一个产业能够扎根、生长的环境。

城投公司不仅是产业投资者,更是产业生态构建者。一方面,要向上对接政策资源,争取土地、财政奖补等配套支持;另一方面,要联动产业链上下游,通过建设标准化厂房、共享中试平台等,降低企业落地成本,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同时,还要横向链接金融机构、科研院所,形成“融资—技术—市场”的闭环服务。这种“政府引导+市场运作+多方协同”的模式,才能让产业投资从“单点突破”走向“集群爆发”。

四、结语

咸阳新型电子显示产业的突围之路,不仅是国资国企以战略定力推动城市产业升级的经典实践,更为城投行业在产业投资、转型发展中提供了思考借鉴。从“押注”赛道到培育生态,从短期阵痛到长期收益,其背后的核心逻辑——精准研判、协同发力、久久为功,恰是当前各地国资国企编制“十五五”规划时亟需锚定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