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文章
2024.09.24

构建产业类集团的六种模式

编者注:文字根据2024年8月在青岛举办的第八期国企平台公司(产业转型和风险防控)专题培训班的录音整理。

乔海超,现代咨询集团管理咨询事业部总经理, 现代研究院高级研究员。

产业类集团构建要明确定位和主体。产业类集团构建要按照一般性的国有企业去定位,要选择没有在名单内的不是城投类的企业来去构建主体。

具体构建模式可以总结为以下六种模式。

模式1:注入改善型

原有的主体通过外围的一些有效的资产资源或者主体的注入,来进一步改善它的一些财务指标,包括它的定位属性。这种模式适用于原有主体相对城投属性不是那么强,各项指标相对来说还可以,同时外围资产有限,不能支撑当地重新打造一家。在这样的情况下,地方可以通过进一步去整合外围的一些资产资源,重新改善原有的主体。

模式2:剥离改善型

在原有主体的基础上进行剥离,剥离无效资产,剥离公益性资产,剥离城建类资产以后,从而形成新的产业主体,从而在功能定位上,在指标性上符合产业主体要求。当然它有它适用的条件,尤其是原来的城投公司要有一定的资产规模,同时它在发债上或者是在评级上也没有过多的限制。

模式3:上部新设型

在原有的主体之上新设产业主体,这主要是考虑原有主体有一些限制,不管是它在名单内或者是其它的一些限制,我们可以通过往上打造一个新的主体,把新的资产跟老的平台都注入到这个新的主体里面去。

模式4:内部新设型

原有的主体外围的资产资源也有限,同时原有的主体不能完全去舍弃,那就通过资产资源的注入,来把内部的资产资源重新进行整合,在老的主体内部形成一个产业主体。

模式5:剥离新设型

把原有主体的一些有效资产,跟外部其它的有效资产,共同去整合重组,形成一个新的产业主体。老的主体由于有效资产剥离,只能维持一些基本的运作。新的主体就通过原有主体下面的一些有效资产,跟新的一些资产来共同构建新的产业主体。

模式6:平行新设型

这种模式更多适用于有比较多外围的资产资源,就可以选择打造新的产业主体。

通过明确主体架构,去搭建整个产业集团的一个骨架,这就基本上决定了整个产业集团成长性、健康性。因为你骨架健康,它决定了你未来的发展空间。如果说骨架搭建的基因上就存在问题,那后面的发展空间就会非常受限制,或者发展过程中会受到很多制约。所以说,我们首先在构建产业集团的时候,整个定位包括构建的模式,组建哪些资产、整合哪些国有股权或者国有产权,那基本上就决定了整个产业集团的骨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