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丨以国企改革重组为抓手促进石家庄经济跨越发展
2021年6月,石家庄市启动了新一轮的国有企业改革,在不到半年时间内完成了77家国有企业重组整合为五家企业集团加两家公司工作,即5+2模式或石家庄新一轮国企改革重组模式。根据公开数据显示,2022年石家庄市实现生产总值7100.6亿元,同比增长6.4%(按不变价格计算),列所有省会城市首位,远高出全国平均水平3%,且超过广州、南京、佛山、济南、南通、东莞等GDP万亿城市表现。2023年上半年,石家庄市的地区生产总值达到3715.4亿元,同比增长6.1%,经济数据十分抢眼,增速明显超过其它省会城市,显示出稳健的经济增势。
一、发挥国企对地方经济发展促进作用
为切实加大对石家庄市建设发展的支持作用,进一步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做强做优做大石家庄市属国有企业,新一届市委市政府做出了进一步深化国资国企改革的决策部署。在2021年9—10月短短一个月内,石家庄旅投集团、国投集团、交投集团、水投集团、城发投集团相继挂牌成立,开创了国有平台公司“五个拳头”同向发力的新格局。通过新一轮重组改革,各企业集团真正实现了“1+1>2”的聚集放大效应,进一步释放了重组改革红利,为打造成为“主业突出、竞争力强、带动作用显著”的一流国企,为石家庄建设“现代化国际化美丽省会城市”提供了坚实支撑。
(一)通过国有企业构建城市经营平台
城市建设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仅靠财政资金远远不够,前期多通过政府投融资平台进行融资,随着政府投融资体制机制改革的深入推进,必须强化市场思维,搞活市场化运作。在本次重组整合之前,石家庄国企为地方建设发展做出了贡献,但仍存在城市建设筹资渠道狭窄、缺乏市场化的投资模式与项目建设模式等问题,无力实施系列化、全方位的工程项目,导致经营城市缺少有效抓手,难以“搭台唱戏”。
石家庄市委、市政府把深化国有企业改革作为深化改革的“重头戏”,高站位、高标准做好国企改革顶层设计,蹄疾步稳推进国企改革,大力提升国有企业竞争力、影响力和抗风险能力,迈出全市国企改革的新步伐,为产业升级、经济发展注入强大动力。重组整合后的五大企业集团成为“经营城市”的重要平台载体。特别是城发投、交投集团,成功实现AAA主体信用评级,通过设立城市更新基金等,拉动社会投资1000多亿元,为城市建设提供了有力的资金保障。从“6+2+2”等城市更新重点项目的加快推进,到“8+2”城市道路互联互通的有序实施,再到主街主路景观提升工程和楼宇亮化工作的顺利完工……每一项重大工程,都离不开“5+2”市属国有企业集团。
(二)通过国有企业打造项目投资抓手
重组整合后,石家庄市城发投、交投、国投、水投、旅投分别聚焦于城市更新及城市开发建设、交通产业发展、国有资本投资运营、水务农业领域国有资本投资、旅游产业投资开发运营,五大企业集团明确了各自功能定位和主责主业,实现石家庄城市建设发展重要领域全面覆盖。仅2022年,石家庄市属国有企业共有在建项目百余个,总投资2000多亿元,在高铁商务区、石煤机改造片区、太平河城市发展示范区、民心河整治等项目建设一线都能看到国有企业的身影。
为推动国有资本向五大产业集群聚拢,石家庄市陆续开工投产了常山云数据中心、常山冷链物流、北国高科技物流园等六个项目。为加速产业转型升级,国投集团、水投集团、旅投集团相继投资了智能工厂、医废处置线改造、滹沱河生态提升改造等二十多个项目。同时,石家庄还依托国投集团成立了主导产业基金公司,将101家企业纳入储备库,助推全市两大产业实现率先突破。
(三)通过国有企业推动投资发展加速
重组整合后,石家庄市属企业集团资产总额和融资能力均有大幅增长,承担了全市大部分新型城镇化建设、新型基础设施和重大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任务,市属国企已成为石家庄城市建设的主力军。
在城发投集团,高铁片区商务核心区、中央绿色体育公园、商业聚集区、文旅商贸项目等相继凸显进展。在交投集团,复兴大街市政化改造项目的新城大街互通立交和南二环东延互通立交已通车显现成效,新建滹沱河特大桥也已开建,着力构筑成外通内畅、转换高效、区间融合的城市路网新格局。在水投集团,城市水系综合整治工程将新建东环水系泵站及附属排水设施、疏通东环水系过水节点工程、东环水系水毁恢复工程等,完善了城市水系和周边环境。在旅投集团,东垣古城遗址环境整治项目已完成一期整治工程施工建设,并已正式开园。国投集团全力发挥石家庄市主导产业基金的撬动作用,以资本赋能全市“双招双引”工作大局,引入总投资80亿元的12英寸特色工艺半导体芯片项目,为全市新一代电子信息产业实现率先突破、打造千亿级产业集群再添发展新动能;积极与相关基金合作,在引进优质企业或项目落地、开展基金业务等方面达成合作意向。
整体看,全市国资国企项目呈现出“两多两增”的特征,即城市更新项目多、“两新一重”项目多,项目总体数量大幅增加、产业类投资项目大幅增加。
(四)通过国有企业强化国资运作效能
石家庄市以改革、转型和创新三项工作为抓手,着力提升国企治理、精准监督和风险防范三种能力,开展项目建设、资金保障、聚才引智和强根固魂四项攻坚行动,进一步增强国有经济竞争力、创新力、控制力、影响力、抗风险能力,为全市经济总量过万亿贡献国企力量。
“2022,是我们国资国企系统在完成大改革、大重组后开启新征程的夯基之年、攻坚之年。”石家庄市国资委主要负责同志表示,各企业集团将从“物理整合”真正实现“化学融合”,是破除机制藩篱,检验重组成效,为企业发展增添动力、积蓄后劲的重要时间节点。
此外,石家庄市属国企还奋力攻坚改革重点难点,以规范化为导向推进完善现代企业制度,以专业化为导向推进集团内部重组整合,以证券化为导向推进混合所有制改革,以市场化为导向推进三项制度改革,以长效化为导向推进改革任务圆满收官。石家庄国企的改革发展,将不断强化国资聚集效应,提升国有企业的引导带动作用。
二、打好改革重组的组合拳
(一)找准定位,明确目标
省会兴,则全省兴。强省会战略,是争取区域经济主动权的重要抓手,更是城市乃至整个区域的高质量发展所需。2021年,河北正式拉开强省会的序幕,喊出要举全省之力做大省会,着力增强省会综合经济实力和吸引辐射带动功能,当好全面建设现代化经济强省、美丽河北的排头兵和领头雁,并于6月正式启动了新一轮国企改革重组行动,范围涉及石家庄市本级全部企事业单位。同年8月16日,石家庄市召开第十一次党代会,提出“经济总量过万亿,质量效益大跃升。地区生产总值年均保持两位数增长,在全国城市中位次每年前移一至两位,到2025年力争综合经济实力进入前30名”的奋斗目标。12月3日,石家庄市委研究通过了《推动高质量发展确保实现经济总量过万亿行动计划》,并以市委、市政府名义正式印发。石家庄GDP“过万亿”,有了清晰的时间表、路线图和任务书。
(二)产业优先,握指成拳
制造业是实体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实体经济是我国发展的本钱,是构筑未来发展战略优势的重要支撑。而主导产业特别是实体经济不大不强,是石家庄经济总量不大不强的主要原因。
为充分发挥国有企业在石家庄产业培育和发展壮大中的引领作用,新一轮改革坚持围绕“产业导向+链式整合” 的基本原则,对国有企业核心主业进行了明确划分,不断延链、补链和强链。锚定经济总量过万亿元目标,经过反复论证,石家庄首先把新一代电子信息、生物医药、先进装备制造、现代食品、现代商贸物流确定为5大主导产业,研究出台一系列产业支持政策,打造5大主导产业为5大千亿级产业集群,奠定石家庄高质量发展产业支撑的基本盘。围绕这一布局,石家庄政策频出,坚持“项目为王”狠抓招商引资,通过奖励资金、产业创新等加大支持力度,集中优质资源,完善产业配套,招引新项目、壮大老项目,积极培育新的增长极,为加快打造千亿产业集群增添新动能、注入新动力。
(三)项目为王,稳中求进
重大项目建设作为高质量发展的关键载体,事关发展后劲,事关大局和长远。改革前后,石家庄市坚持依托国有企业,上下坚持“项目为王”理念,持续把项目建设作为促投资、促产业、促增长的重要抓手,坚持一切围着项目转、一切盯着项目干,用项目之“进”来促经济发展之稳,探索高质量发展的新路径。市属五大企业集团重点实施了一系列大项目。同时,以大项目带动大发展,一个个规模大、带动能力强的重大产业项目也在加快推进、投产达效,为石家庄高质量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动能。
(四)要素保障,多措并举
过去,不少地方在推进城市建设过程中,实行“土地一二级联动开发”,政府在主导土地一级市场开发上容易缺位,无序开发、超规划建设等问题日益凸显。为深入实施产业优先战略,石家庄首次提出了“房地产开发为产业发展让路,插花式开发为集中开发让路,土地供应优先保障产业所需”。2021年12月出台了《关于规范土地一级市场的意见》(石政发〔2021〕12号),通过政府主导、国企平台公司实施的方式,彻底断开土地市场中的一二级开发联动,由政府统一组织实施土地征收、补偿、安置、规划设计等前期开发工作,全面强化政府对土地资源的调控管理。一系列措施保障了土地要素的合理供应,实现了由“项目等地”向“地等项目”的转变。
同时,在资金要素保障方面,一是设立了总规模200亿元的主导产业发展基金,为项目前景好的高新技术企业和主导产业的引进和发展壮大,进行跟投融资,助力其高速发展;二是设立了主导产业专项资金,每年10亿元,以奖励贴息补助等方式,从财政拨款直接补贴企业;三是与金融机构签订1.5万亿元的信贷额度战略协议,为企业发展提供信贷支持。
此外,在人才、创新等方面,石家庄也多措并举,充分实现发展要素保障,如2022年12月23日,石家庄首次获评“2022中国年度最佳引才城市”。
(五)精雕细琢,重塑形象
近年来,石家庄市坚持把城市作为一个整体的艺术品进行精雕细琢,全力推进城市更新重点项目建设,拉开城市框架、提升城市品质、补齐民生短板,努力打造让本地人自豪、外地人向往的魅力之城,城市建设突飞猛进,城市面貌日新月异。为此,石家庄确立了“二环内做减法,二环外做乘法”的原则。石家庄市人大以立法形式,明确新建居住项目容积率2.0的刚性管控,二环内人口密度逐步降低;二环外则实施拥河发展战略,引导城市新兴功能向滹沱河沿线聚集,叠加城市功能带建设,致力于形成高水平经济带。
两年来,石家庄市围绕着老旧厂区、老旧小区、老旧街区以及“6+2+2”城市更新重点项目建设,城市功能载体不断完善,城市面貌及品质不断跃升。特别是石家庄国控城发集团,重点围绕城市老旧厂区和街区的开发改造,实行融资、建设、运营一体化运作,取得了明显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受到市政府和市民的称赞。
(六)经济发展,交通先行
交通发展向来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先行军。前期,石家庄市内交通对城市形成了割裂,纵横城区的3条高速公路,束缚着城市发展,三环内9座高速收费站车流密集,导致城市交通容易出现梗阻。
2021年10月,石家庄通过企业重组、整合、资产划转等方式,设立了新的石家庄交通投资集团,同时对绕城高速内近百公里高速路取消收费,城市空间框架就此拉开。为进一步畅通市区循环,石家庄两年来高水平谋划并实施了以复兴大街、北三环等市政化改造为代表的一系列交通基础设施工程建设,旨在消除城市“割裂”局面,拉开城市发展框架,重塑交通路网体系,有效带动周边区域产业转型升级,助推沿线产业做大做强,成为激活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
(七)营商环境,持续优化
营商环境是一座城市的“软实力”,也是经济发展管根本、管长远的核心竞争力。近年来,石家庄市委、市政府结合国企改革重组和业务转型,将优化营商环境作为“6+1”专项行动和必须打赢“三场硬仗”的重要内容,不断解放思想、奋发进取,创新举措,统筹推进五大环境建设,深入实施营商环境提升九大工程,探索打造营商环境改革示范点,精心筑“巢”,待“凤”来栖,全力叫响“石家庄速度”“石家庄温度”“石家庄力度”的营商环境品牌。2023年5月1日实施的《石家庄市优化营商环境条例》,为河北省设区市首部优化营商环境地方性法规,从立法的高度对营商环境重视起来。不断优化的营商环境,正在成为助推石家庄高质量发展向上突围、整体跃升的强劲动力。
三、“石家庄改革重组模式”带给我们的启示
(一)科学规划,促进协调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制定科学合理的规划是实现区域差异化协调发展的前提,为区域发展指明方向。石家庄市委市政府紧密结合石家庄的地理区位、资源禀赋、历史方位、城市地位等,清晰明确了发展定位,为石家庄市发展找到了方向。而有些地方,没有充分考虑地方资源禀赋、产业特色,没有有效论证比较优势,盲目追求新兴产业等,一方面可能导致过度竞争和重复建设,另一方面将有限的资源分散,导致原有产业和潜在优势产业发展受限,造成地方整体“贬值”。“方向比努力更重要”,尤其是在区域协调发展的大环境下,在全国统一大市场中找准自身定位,科学合理规划,才能充分发挥好国有资产和国有企业的效能。
(二)明确抓手,实现纲举目张
在当前经济发展环境下,国有资本的引领带动作用愈加凸显。2021年,石家庄市及早谋划了市属国有企业的重组整合,从全局、顶层理顺和明确国有企业在石家庄建设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强化国有企业实力打造,使国有企业价值发挥有力量、无掣肘!
地方国有企业的价值发挥,是中国制度优越性的充分体现。通过国有企业,地方政府一方面可以汇聚城市建设经营发展的“千丝万缕”,另一方面则可以集中力量办大事,即能保障全面性,又能实现重点突破。地方政府科学规划,确保方向正确、目标明确。在此指导下,通过国有企业集中优势资源,发挥聚集效应,充分发挥国有企业的引领带动作用,充分释放各类生产要素及政策活力,带动地方优势资产资源的开发利用,带动地方发展的齿轮,吸引各路资本、各方力量积极参与,引导促进地方产业的发展,推动产业集聚和转型升级,优化国有资本布局结构,进而促进发展的“飞轮”持续转动。
前期,全国已有多个地方通过清查盘点经营性国有资产资源,积极谋划重组整合,并通过地方国企顶层架构设计,优化资源配置,以进一步提升国企平台的整体实力,保障其长期可持续发展。然而,地方国企的重组整合,不能未经科学规划盲目推进,一方面需要有地方政府顶层指导、大力支持,另一方面需要专业机构充分论证、科学规划。
(三)多方支持,构建命运共联
地方国企尤其是平台类国企,历来与地方政府关系密切。一方面,地方政府需要平台国企继续发挥城市建设主力军、城市运营服务压舱石、经济发展新引擎等功能,并以其为媒介和桥梁,打通“地方财政/国有资源—金融机构/社会资源”之间的“大循环”。另一方面,平台国企的转型发展从根本上取决于地方政府领导观念的转变及对国企价值的再理解,其发展离不开地方政府大力支持,包括资源、资金、项目、业务、政策、经营自主权等。石家庄市通过这一轮国资国企深化改革和国企重组整合,明确了功能定位,聚焦主责主业,并将项目、政策、资金等优势资源向国企平台集中,使国企平台实现了“脱胎换骨”和“强身健体”,进一步强化了与地方政府同频共振。因此,在构建“背靠市长、面向市场”新型发展模式的要求下,地方政府需保障国企平台对上有支持并了解相关规划、政策、资源,对下有抓手并了解市场、行业、产业等优势的充分发挥,积极转化为国企竞争力和发展动力,实现政府、国企、市场有序联动发展,构建“命运共同体”。
(四)抓住重点,力求招招到位
石家庄市在明确产业支撑的思路后,坚持“项目为王”理念,抓住了建设发展的重点,既保障了当下投资促发展,又为后期长远发展提供了充足动力。谋求发展,地方政府既要站得高、谋划全局,又要看得准、抓住重点。从全区域、全局、全要素角度对相关资产资源、产业、项目等进行谋划,构建大格局,在大格局中谋求大发展,并在大格局中抓住关键点,通过国有企业等抓手,将政策支持、信息获取、资源整合等方面的优势转化为竞争力和发展动力,从而带动区域整体建设发展。
(五)内外兼顾,频添发展动能
从城市更新到产业支持,从营商环境优化到提振干部队伍精气神,从国资委集中研究改革重组方案到聘请专业咨询团队现代咨询集团提供全过程咨询服务,通过一系列改革发展动作,石家庄市真抓实干展现了改革的决心和信心。对外,明确了石家庄市的定位、规划和前景,有效聚拢了相关资源;对内,明确了发展方向和目标,强化了内驱力的打造,充分保障了改革的成效。改革不是一蹴而就,必须方向明确、步伐坚定,使内外部力量均明确了解改革工作,共同加入到地方改革发展中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