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中全会部署深化开发区管理制度改革 管委下的公司该如何定位与突围
本文将从开发区管理制度改革重难点、“管委会+公司”模式以及在该模式下国企平台公司的功能定位、发展方向、发展路径等四个方面,为开发区及平台公司当前发展过程中所遇到的难点、痛点提供一些解决思路和价值参考。
一、开发区管理制度改革重难点
目前,我国开发区通过管理制度改革推动转型升级,在这一过程中首先就需要破解不同层次的体制机制困境问题。如立法问题、管理权限分解稀释问题、内部治理结构失衡问题等。
(一)立法问题。国家层面高度重视开发区的管理制度改革创新,从中央到地方陆续出台政策,但政策落实效果欠佳,甚者形式主义,导致了开发区的治理缺乏规范性和稳定性,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管理制度改革的深入推进。二十届三中全会后,从国家层面立法,保持政策执行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让政策发挥效应是大众所期待的。如总结近年来较为成功的开发区体制机制改革创新经验,形成模板,在全国推广,有法可依,有据可循。
(二)管理权限分解稀释问题。近年来,开发区部分管理权限不断上收,执法、规划等自主权限不足将制约开发区可持续发展。在后期管理制度改革上注重两点,一是对开发区在收放权上重新安排,二是开发区在改革过程中要注重协调与上级管理部门的关系,以争取更多政策和资源支持。
(三)内部治理结构问题。主要体现在人事改革层面,开发区人事管理改革涉及面广、利益调整复杂,需要打破传统的身份观念和用人机制。这就要求开发区在推进人事制度改革时要充分考虑能否与当前市场经济相配套以及各方利益诉求,制定科学合理的改革方案。当然,同样期待三中全会后可以出台明确的,可在全国推行普及的开发区干部人事改革指导意见。
二、创新开发区管理体制,推动市场化运营
在面对开发区管理制度改革重点和难点问题上,各地区都在尝试和探索相应的有利于开发区可持续发展的新模式,就目前看,“管委会+公司”模式为改革主导模式,各地区都在争取构建起“有为管委”与“有效市场”高度融合的发展体系,以推动开发区市场化运营。
(一)推动政企分开与市场化改革
“管委会+公司”模式重新划分了管委会行政管理职能和开发建设运营职能,明确了政府和市场的边界,推动政企分开。引入平台公司这一市场主体,可更加灵活地运用市场机制,提高资源配置效率。
(二)提升开发区管理运营效率
“管委会+公司”模式有助于构建扁平化的管理体系,减少管理层级,提高决策效率和执行力度。同时,通过引入现代企业管理理念和制度,是解决开发区人事管理改革涉及面广、利益调整复杂难题的重要突破口,破除传统的身份观念和用人机制障碍,提升开发区整体的管理水平和运营效率。
(三)促进产业集聚与升级
作为管委会从事开发区产业发展的重要实施主体,平台公司可更好地替代管委会从事招商引资、园区运营工作,对接外部企业、产业资源,起到资源聚集效应,对后期的产业链和产业集群的打造起着关键作用。此外,通过平台公司引入创新技术、新业态、新商业模式,对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和新兴产业培育发展起到促进作用。
三、“管委会+公司”模式下开发区国企平台公司的功能定位及发展方向
(一)开发区国企平台公司的功能定位的确定
开发区产业转型和生产要素集聚发展,客观上需要具备多种功能配套和支撑,要从单一的经济功能向综合性多功能转变,因此,在“管委会+公司”模式下开发区国企平台公司的功能就需要相应的重新定位。
1、市场化运营主体
开发区内国企平台公司作为管委会直属市场化平台,承担着管委会经济发展职能转化为市场化经营的重任,通过市场化手段参与到开发区的投资、建设、运营和服务中。
2、战略引领与资源配置主体
在管委会的指导下,正成为开发区内战略引领和资源优化配置的重要实施主体,推动区内产业转型、结构调整和可持续发展。
3、产业服务与支持主体
区内国企平台公司还承担着为入驻园区企业提供产业服务的职能,包括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园区开发、运营服务、金融服务等,通过提供全方位、专业化的服务,支持入驻企业发展,推动产业集聚和集群化发展。
(二)开发区国企平台公司发展方向的确定
管委会从开发区高质量发展要求出发,结合企业自身发展实际和主要诉求,确定企业在未来一段时期的主要发展方向,目前开发区平台公司主要有五个方向可以选择。
1、园区投资建设开发商
这个方向从事基础设施建设和房地产业务的平台公司都可以参与,但就目前房地产市场环境下,该项业务面临较大压力,因为这种模式存在重资产、周期长等特征,对资金要求较高。在债务管控,融资趋紧的今天,对于从事单一这项业务的平台公司来讲,建议可以联合资质较优平台公司或市场化企业共同开发,在开发建设的同时,要有长远规划思维,以功能实现优先,切记华而不实,要有带动整个区域发展的思维去构建,谨防功能单一。
2、园区运营服务商
这个发展方向,首先要突破认知上的障碍,园区投资建设只是完成阶段性任务,园区国企平台公司市场化转型的重点,也是最重要的一步就是如何做好基础性园区运营服务。要实现企业效率和效益的二次增长,企业高层要加快转变过往的“大拆大建”的增量思维,向“精细化管理运营”的存量思维靠拢,为园区企业提供轻资产、长周期的运营管理服务,从基础性的服务业务抓起,如物业管理、设施设备维修维护、人才公寓、餐饮食堂等。
3、产业投资商
产业投资商方向,因具有较高风险、高回报特征,对平台公司的综合能力要求很高,特别是投研能力,资本资源对接能力、风险控制能力等。近期从国家到地方出台了关于国有资金对外投资考核新规定,其中,司法部发布的意见稿中,提出地方各级人民政府不得以股票公开发行上市结果为条件,给予发行人或者中介机构奖励;广州出台《广东省科技创新条例》,提出对国有天使投资基金、创业投资基金的投资期和退出期设置不同考核指标,综合评价基金整体运营效果,不以国有资本保值增值作为主要考核指标。这些政策的出台,旨在鼓励地方国资要更多的培育耐心资本,切实为新质生产力培育注入源头活水。这对于园区平台公司在企业孵化培育方面无疑是一项重大利好。
4、金融服务商
开发区或园区发展,离不开金融要素的高质量供给和优质金融机构入驻,园区国企平台公司向上争取资本资源,引入优质金融机构入驻园区,同时,打造园区类金控平台公司,对接银行、保险等金融资源,拓展供应链、商业保理、融资租赁等业务,打造完整的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产业链体系,为园区企业提供更全面的增值服务。
5、综合产业服务商
综合产业服务商,涵盖了投资建设、园区运营服务、产业投资、金融资源服务,主打的就是资源对接共享,为的就是可以招引更多优质企业、资源入驻园区。近日生效的《公平竞争审查条例》,强调了禁止对招商奖补行为,对此,部分地区已开始组建成立国有招商公司,这一点,开发区管委会可以行动起来,组建或新设立招商公司,以市场化资源互换、对接等形式从事招商引资活动。
四、“管委会+公司”下开发区国企平台发展路径
开发区的“管委会+公司”模式在诸多地区已经实施多年,已经形成较为成熟的发展模式,有些成功案例的确值得借鉴。因区域资源禀赋、政策支持、人才资源的不同,在这一模式实施过程中,必定产生较大差异。但模式下的发展路径是相对明确的,从核心功能定位、决策机制、人才选用机制到产业模式选择、构建、培育,再到最后的技术创新等,形成可持续发展路径。
(一)打造新机制
开发区国企平台公司的核心功能定位,离不开健全的公司法人治理机制,从战略制定、作决策、防风险等方面完善董事会向经理层授权的管理制度;市场化的选人用人机制同步制定和实施,加快实行经理层任期制和契约化管理落实公司董事会的选人、聘用、考核、奖惩、分发薪酬等权利;评价考核机制要跟得上,优化薪酬分配体系,将人员绩效考核与企业经营效益紧密挂钩,切实激发员工干事创业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构建新模式
开发区的稳健发展离不开资源整合、投资引导、资本运作,即“资源整合+投资引导+资本运作”创新发展模式。资源整合,对于开发区平台公司,链接政府与市场的重要纽带,在区域内资源整合方面,具有独特的天然优势,拿出具体清单、可行性方案,向上争取资源,对接产业资源;投资引导,开发区平台公司作为区域新兴产业和支柱产业的投资引导者和产业发展的推动者,担负起管委会区域社会经济发展重要实施主体职能,按照政府投资导向,发挥国有资本的控制力与影响力,引导社会资本参与开发区建设和产业孵化、产业集群打造;资本运作,通过产业资源与金融资本的融合,开展上市、混改、企业重组、兼并与收购以及资产证券化等方式,提高资产证券化水平和国有资本流动性水平。
(三)培育新产业
产业培育是开发区立区之本,平台公司应发挥好产业服务和引导培育的功能作用,持续加大优势产业链培育。
一是优化产业发展规划,把握产业发展趋势,制定产业链培育图谱。
二是提升宏观经济研究、产业研究、市场信息的收集和分析处理能力,扩大市场触角,对接重大产业资源。
三是创新产业项目遴选与引进方式方法,建立健全产业项目引进工作机制,实现精准招商引资。
四是发挥自身资本和市场优势,进行建链、延链、补链、强链等功能补充,促进开发区特色产业、优势产业专业化、高端化、集群化发展,培育现代化特色产业体系。
(四)提升新技术
新技术的不断创新,是企业可持续发展和产业不断升级迭代的重要基础,在新质生产力发展政策和技术支持下,要强抓这一重要机遇,以更好地应对复杂多变的外部发展环境,增强企业核心功能与竞争力。
首先,国企平台公司建立健全研发投入稳定增长的刚性约束机制,鼓励技术升级和技术改造,推进研发投入强度稳定增长。
其次,将技术创新、模式创新、业态创新、管理创新等纳入公司经营业绩考核,加强考核约束。
再次,对创新投入、科技成果转化等予以激励,制定相关奖励支持制度,通过可持续的技术创新机制,提升科技创新能力。
最后,发挥平台公司国企资源优势和平台优势,利用高校、研究机构的学术优势和科研优势,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协同创新,增强公司基础创新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