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城投公司布局康养产业的机遇与挑战
伴随中国人口老龄化的加速,人民对于健康的渴望越来越强烈,由此催生了康养产业的诞生和发展。康养产业涉及健康、养生、康复医疗、养老服务、旅游休闲等多个领域,旨在提供全方位的健康管理、养老服务和休闲体验。康养产业有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感,促进经济社会朝着更高质量的发展。
一、康养产业的定义
学术界普遍将康养解读为健康和养生的集合,重点在于生命养护之上,用健康和养生的概念来理解康养的内容。而在产业界则更倾向于将康养等同于大健康,重点是把“养”解读为养老,认为康养是健康与养老的统称。而康养产业是一个综合性的健康维护和服务领域,它涵盖了健康、养老、医疗、文化、体育等多个方面,旨在通过提供各种康养产品和服务来满足人们在身心健康方面的需求。从不同的视角出发,康养产业的定义和概念有所差异。根据资源类型的不同可分为:
一是自然资源类康养项目:包含森林康养、温泉康养、海洋康养等类型;
二是文化资源类康养项目:主要是以宗教文化、养生文化、民俗文化等为核心,打造利于养心的精神层面康养项目;
三是产业类康养项目:主要是以中草药产业、中西医治疗/研发、大健康产业等为核心,打造有利于养身养心的康养项目。
我国提出健康中国的目的是让更多的人通过康养,预防疾病,从而生得优、病得少、花钱少、活得长、走得安。
二、康养产业的现状
《健康中国2030纲要》指出,以提高人民健康水平为核心,以体制机制改革创新为动力,从广泛的健康影响因素入手,以普及健康生活、优化健康服务、完善健康保障、建设健康环境、发展健康产业为重点,把健康融入所有政策,全方位、全周期保障人民健康,大幅提高健康水平,显著改善健康公平。
目前,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老龄化社会,预计到2025年“十四五”规划拉下帷幕时,我国65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将超过2.5亿,占总人口比例达17%;到2050年时,中国65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将接近3.8亿,占总人口比例达27.9%。可见,康养市场需求全面爆发,康养产业将进入发展机遇期和红利期。
截至2023年末,60岁及以上人口29697万人,占全国人口的21.1%,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21676万人,占全国人口的15.4%。根据中研普华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22-2027年中国康养基地行业市场深度调研及投资策略预测报告》显示:我国康养产业已基本形成覆盖全生命周期的人口服务体系,康养产业的主体布局也在调整,“绿色康养”赛道迎来新的增长点。据第三方机构统计分析,如果把养老及旅游纳入康养市场范畴,则目前我国康养产业市场规模在十万亿以上,未来有望成为国民经济支柱型产业。
三、布局康养产业存在的挑战
随着我国经济水平不断提升,居民康养需求不断丰富,传统的以政府公共服务为主导的基本医疗养老保障服务已经难以满足康养产业发展需要。以政府为主导,城投公司、为重要参与主体,集养老、医疗、地产、金融、保险、制造等于一体的系统性行业构成,成为新形势下康养产业的发展趋势。
尽管康养产业市场潜力巨大,产业规模增长迅速,但是在实际发展过程中,也面临着多重挑战。
一是投资回报时间长。康养项目大多初始投资规模较大,投资回收时间较长,对项目综合管理要求很高。因此,康养产业需要进一步创新整合业态资源,形成较为成熟的项目开发模式,缩短回收期,提高资本收益率。
二是地域发展差异大。我国康养产业在整体发展中呈现出较大的地域差异。总体而言,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人口基数大、消费能力强,对康养产品和服务的价格敏感度相对更低,使得一线城市康养产业发展较快;而二线城市及中小城市康养产业的发展则相对滞后。
三是产业结构较松散。当前,我国康养产业发展模式依然较为粗放,未能形成完善的产业体系,且产业布局不均衡,资源依然集中于中心城市的大型公立医疗机构中,民营机构普遍规模小、分布散。因此,需进一步整合产业链资源,将上下游环节紧密结合,形成竞争合力。
四是服务质量良莠不齐。建设起基础设施相对容易,运营服务很难,康养服务的质量直接关系到消费者的满意度。目前,市场上康养服务机构的服务质量参差不齐,部分机构存在服务水平低、服务标准不统一等问题,影响了整个行业的声誉和发展。
五是市场竞争激烈。随着康养产业的快速发展,市场竞争也日趋激烈。而地产类、保险类、文旅类、医卫类等康养企业更如雨后春笋。投身康养产业的,既有国有企业,也有民营企业,导致市场竞争加剧,同时也带来了更多的机遇和挑战。
六是技术创新和专业人才缺乏。康养产业在技术创新方面还存在滞后现象,如数字化、智能化、信息化等技术应用不够广泛,同时康养产业缺少医疗、护理、康复等专业人才,且培养和引进人才的难度较大,制约了产业的发展。
七是消费认知较低。作为一个新兴产业,消费者对其了解程度相对较低。有部分消费者对康养服务的认识还存在误区,如将康养服务与传统的养老服务等同看待,影响了康养产业的市场拓展和消费者接受度。
四、城投公司布局康养产业的机遇
(一)保有资产资源优势。城投公司作为城镇化建设最早的参与主体,积累了大量具备区位优势的存量资源。可以通过盘活土地、商铺、楼宇等存量性资源,为康养产业提供必要的保障。同时,可积极与社会资本方合作,将存量资源转化为更高效的经营类资产,达到盘活存量资产的目的。
(二)容易获得政府支持。作为国有企业,城投公司与政府部门联系更为紧密。能够及时把握政策变动方向,抓住产业创新机遇,获得先发优势。在税收优惠、财政补贴等方面得到政府的支持,有助于降低康养项目的运营成本。
(三)具备产业链整合优势。作为国有企业,可以通过强大的资源整合优势,将康养产业相关的医疗、养老、旅游、文化等产业进行有机整合,形成完整的产业链,为消费者提供一站式的康养服务。
(四)良好的品牌影响力。城投公司作为政府投资的国有独资企业,在当地具有较好的品牌影响力和公信力,可以借助其信用优势,提升康养项目的知名度和吸引力,增加消费者对项目的信任度。
五、城投公司做好康养产业的建议
(一)做好康养产业规划,建立数字化客户资源。
2023年初,国务院印发的《支持国有企业办医疗机构高质量发展工作方案》提出,支持提供多样化医疗健康服务,包含健康管理、医养结合、“互联网+”等服务。作为康养与养老的重要建设者、参与者,城投公司应根据自身优势和市场需求,结合各地区的自然条件,经济发展水平和资源禀赋,科学规划康养产业布局和市场定位,明确康养项目的市场定位,推动医养结合、探索多样化康养业务。采用大数据算法、智能物联等新型技术,覆盖全域康养,开展信息共享,通过分析用户数据,完善客户画像,依据健康状况为每一位客户提供精准服务,提高康养服务水平。
(二)聚集社会资源,推动康养产业集群发展。
城投公司积极参与康养服务业,可以更加充分有效利用好内部康养服务设施资源,还可以积极借助信誉度和公信力,让政策与市场衔接更加科学、顺畅。一是充分发挥城投公司优势,与康养政策相关政府管理部门密切交流沟通,与其他市场主体紧密合作,让更多社会资源流入康养服务业,促进实现康养服务领域更有效率地运用。二是坚持市场化导向的同时兼顾公益性、普惠性,建立自身核心业务体系,采取标准化、连锁化、品牌化的建设运营思路,探索实现社区居家养老、机构养老、医养结合、旅居养老等多业态融合的发展模式,搭建起功能完备齐全的康养“价值链、产业群、生态圈”。
(三)培育康养支撑载体,深化与社会资本合作。
一是用好政策资源,突出医养健康产业重点发展,依托本地丰富的医疗、养老、健康服务资源,搭建地方国有健康养老载体,实现地方政府和国资城投公司同频共振、同向发力。二是将康养产业市场向社会资本开放。康养中的养老服务既具有社会公益性,也具有营利性,同时具备特许经营属性,PPP新机制新制度的推行,鼓励社会资本积极参与。因此要充分调动社会资本,搭建产融互动平台,让社会资本与医疗机构对接,互惠互利;整合区域内社会资本、医疗服务机构、高新技术企业、互联网企业等探索建立健康产业发展联盟。
(四)构建产业发展新格局,推动康养产业持续发展。
康养服务业回报周期较长,对于从事康养服务的机构有着很高的运营管理水平要求。城投公司兼具经济责任和社会责任,应当在养老服务业发展中发挥表率作用。一是通过引资本、引机制、引资源和引管理相统一,不断深化与中央企业、省属企业、品牌民企合作,实现与公办康养机构、民营康养企业错位发展、优势互补,不断扩大康养服务供给,满足客户多层次多样化需求。二是围绕多元化、多层次市场需求,进一步通过医养结合、产融结合、代际结合等方式手段,创新现代服务商业模式,进一步构建新时代康养产业发展新格局,推动康养产业持续发展。
(五)加强技术创新,培养高质量康养服务人才。
以技术创新为手段,依托云计算、大数据建设,整合各级医疗机构和养老服务资源,建立老年健康动态监测机制,提供更加便捷、精准、高效的康养服务。建立协同合作信息平台和老年消费客户信息库,充分利用周边资源,实现旅游休闲资源共享、候鸟式康养客户交流等合作。加强与高校、职业学校交流合作,促进康养相关专业的开设和人才引进。培养和引进专业化的康养服务人才。营造良好的人才生态环境,完善人才发展体系建设,吸引和留住优秀人才。
六、总结
城投公司参与康养产业具有独特的优势和潜力,但同时也需要应对市场竞争、人才短缺和技术创新等挑战。城投公司通过制定产业规划、聚集社会资源、培养康养支撑载体、构建产业发展新格局、加强技术创新等策略,一定可以在康养产业中发挥更大的作用,为社会提供高品质的康养服务。